在公园跑步时,你会主动问候其他跑步者,还是视而不见地擦身而过?新加坡去年的“优雅指数”下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,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特别不注重行为优雅,近半受访新加坡人甚至认为优雅的行为不适用于网络社交媒体。
据《联合早报》网站报道,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(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 Secretariat)昨早公布针对去年优雅程度的调查报告,调查显示,新加坡去年的优雅指数(Graciousness Index)只有53分(总分100),比前年的61分猛跌了8分。
新加坡是针对优雅程度进行调查的国家,行善运动秘书处在五年前首次发起优雅指数调查,直到前年,指数大多在58和61分之间波动,最大差距只有3分,去年的指数暴跌,是五年来的最低纪录。
这项调查在今年1月进行,共有1201名公众受访。调查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是个人体验、对优雅程度的认知以及整体评价。跌幅最明显的是在个人体验方面,与前年相比,认为受到优雅对待的受访者从65%跌至41%,而对他人有优雅表现的受访者则从83%下跌至62%。
新加坡人面对连串烦恼导致优雅指数下跌
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干事袁国栋博士认为,去年的优雅指数显著下跌,可能是因为新加坡人面临一连串烦恼。
“过去一年,人们非常关注房价、拥车证、医药费和生活成本高涨的问题,也担心丢失工作,这些烦恼可能使他们较不在意优雅表现,更少对别人微笑,久而久之给人不优雅的印象。”
不过他指出,新加坡人对优雅程度的认知只微跌0.4分(从前年的6.2下降到5.8),在公共交通让座和往中间移的情况也有改善,“这显示多数新加坡人内心是优雅的,他们也认为新加坡仍是个优雅社会,希望看到优雅程度进一步提升”。
尽管新加坡人认为社会优雅,但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,袁国栋表示,只要大家从自身做起,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善和保持优雅行为,就能拉近二者的差距。
他说:“事实上,目前已有不少人自动自发组织一些促进优雅社会的活动,行善运动秘书处接下来将设法将这些小点串联起来,汇聚成一股更大的力量。”
其中一个“小点”是潘国丰(25岁,大学生)。他受访时透露,两年前在碧山公园跑步时,发觉跑步的人虽然住在同个社区,但从不互相问候,因此决定改变这一风气,“跑步时我主动向他们问好,起初有些人会对我投来好奇的目光,但跑了几圈后,他们也主动对我点头微笑”。
为鼓励更多人在户外运动时互相问候,今年1月,潘国丰开设面簿专页“早晨问候者”(The Morning Greeters),短短三个月已吸引超过1000个粉丝。
他说:“互相问候是人类最基本的优雅行为,从小处做起,就能慢慢扩大到其他善行,包括扶助弱者。”
与往年的调查不同,今年有一部分是关于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。尽管受访者大多表示社交媒体让他们更愿意发表意见,但也有多达44%的受访者认为“优雅行为不适用于数码世界(互联网)”。
袁国栋说:“这是令人担忧的趋势,因为网络社交媒体已成为许多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,我们认为,无论在家、出外或上网,都应该保持优雅。提倡网络优雅行为将是行善运动秘书处接下来要关注的领域。”